济南市嬴城殡仪馆为民服务工作纪实
山东省济南市嬴城殡仪馆(系原莱芜市殡仪馆),位于莱芜区口镇工业园枣园村西岭,年火化遗体9000具左右,承办告别会700场次左右,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。近年来,嬴城殡仪馆紧紧围绕“打造温情殡葬品牌,建设现代大爱民政”总目标,严格落实殡葬惠民政策,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改造,着力提升殡仪服务质量,各项既定任务圆满完成。2018年共火化遗体9074具,承办遗体告别会726场次,为群众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650余万元。
强化党建引领,凝聚发展合力。
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集体领导、班子分工负责的制度机制,整体推进支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。严密组织“三会一课”,认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。采取学习讨论、实地参观等方式,提高党员政治素养。积极开展“戴党徽·亮身份”活动,在业务室、车间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,积极树立全馆党员良好形象。组织成立工会职工委员会,充分发挥监督职能。进一步确立支部议事和馆中层议事制度。制定完善了《莱芜市殡仪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》和《三重一大实施细则》,对馆内党务工作、政务工作一律按照组织程序办事,切实做到民主决策、科学决策。
近年来,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,该馆注重加强殡仪馆历史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。进一步对生命文化进行诠释,利用殡仪馆的特殊性,解读生命的意义,揭示生命的宝贵,激活生命的信仰,把殡仪馆建成生命文化的感悟基地。对孝道文化进行整理,利用殡仪馆行孝尽孝“集散地”的作用,弘扬“百善孝为先”,把殡仪馆建成孝道文化的传承基地。对殡葬文化进行梳理,吸收其慎终追远、厚养薄葬的精华,把殡仪馆建成殡葬文化的创新基地。对廉政文化进行宣扬,利用死亡本身的公平性,萃取古今中外清廉榜样的事例,以倡导廉洁奉公、弘扬清风正气为主要内容,把殡仪馆建成廉政文化的教育基地。来馆群众纷纷表示,来殡仪馆在送别亲朋好友的同时,还能接受教育启发。
抓好学习教育,提升队伍素质。
坚持利用交接班会之机开展“职工文化早餐”活动。在内容安排上,牢牢把握政治方向,以党章党规等内容,让干部职工补足精神之钙。同时侧重诸子百家经典论著、古典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,让职工筑牢思想之魂。以殡葬常识、殡仪服务礼仪等专业理论知识为辅助内容,提高工作本领和为民服务水平。2017年6月,火化车间主任孟召强被山东省民政厅表彰为“最美齐鲁民政人”。办公室邢应波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市和全省“中国梦”主题宣讲比赛,获得市一等奖、省二等奖,并被省委宣传部、省委讲师团聘为“百姓宣讲员”,先后参加巡回宣讲活动近20场次,较好地树立了民政工作者的良好形象。
落实惠民政策,提升服务质量。
切实抓好殡葬惠民政策落实,减轻群众丧葬负担。自2016年1月1日起,莱芜范围内实施殡葬普惠政策,为死亡居民免除遗体接运、火化等四项基本服务费用。馆支部高度重视,及时制定工作方案,严格规范业务办理流程,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,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接受政策咨询。
嬴城殡仪馆着力加强殡仪服务宣传力度,开展了“殡仪服务进社区”活动。先后吸引了高新区大桥社区、莱城区董花园社区等20多家城乡社区与殡仪馆签订了集中治丧协议。有效减轻了群众的治丧负担,群众满意率达98%以上。
2018年3月12日,山东省民政厅下发的《山东省殡葬改革试点实施方案》(鲁民事函〔2018〕13号)中推广了嬴城殡仪馆规范殡仪车辆管理的经验。2018年,贵州省福泉市殡葬服务中心,山东省临沂市殡仪馆、威海市殡仪馆等多家单位先后到馆学习殡仪车辆整顿治理经验。
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为民服务环境。
近年来,嬴城殡仪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。一是服务场所改造。先后对告别厅、守灵厅等服务场所进行改造,添置了配套设施。告别厅增添了鲜花服务业务,提升了服务档次。二是办公场所改造。新改造业务大厅一处,改善了办公环境。对办公区域进行重新划分调整,为群众提供“一站式服务”。完成了档案室改造工程。严格按照档案室管理规定,完善了相应的配套设施,目前可满足40年内业务档案的集中存放。2017年12月,该馆被评为“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先进单位”。
转变为民服务方式,努力提升服务质量。
近年来,嬴城殡仪馆以打造温情殡葬品牌为重点,在服务上突出三个转变。服务环境向温情化转变。主要是加强殡葬文化建设,改善悼念环境。在院内设置了殡葬文化宣传栏,通过张贴名人名言或哲理性诗句,向世人传达关于生命文化内涵,改变冰冷的悼念环境,让来馆群众感受到大爱的温度。服务角色向生命传承师转变。设立“葬礼管家”,积极传递生命理念,全程引导、协助丧属办理各项业务,真正替丧属排忧解难。服务模式向个性化葬礼转变。突出人性化葬礼策划,根据逝者遗愿和丧属需求设计葬礼。增添个性化鲜花布场等服务项目,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治丧需求。